清晨7点,湘南山区晨雾未散,宜章县烟草专卖局办公楼已亮起零星灯火。陈祎仔细核对当天要上门预勘验的七家店铺资料,其中三家是偏远山区的烟农转型店铺。"得赶在村民出门干活前到,不然白跑一趟。"他往公文包里多塞了两份办证指南。
“ 预勘验 ” 破局:一纸许可证背后的民生温度
在莽山瑶族乡,准备开杂货店的村民赵永强没想到,昨天才咨询办证事宜,今天工作人员就踏着露水上了门。“这间墙垛要往左移20公分,避开安全通道。”“货架高度正好,但需要添置灭火器。”陈祎边测量边讲解,赵永强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延时服务:照亮乡村振兴 “ 最后一公里 ”
傍晚,临近下班时间的政务服务中心,烟草窗口的灯光总亮得格外久。刚办完许可证续期的残疾经营户周建国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他们等我到天黑,连水都没顾上喝。”
这支由8名党员组成的“星光服务队”,三年来累计提供延时服务超过1200小时。他们的服务台账上记录着每个特殊群体的需求:为卧病在床的经营户开通视频验证通道,给赶集的农户安排夜间办理专场,替外出务工人员保管证件直至春节返乡。
小证件转动大民生:乡村振兴的宜章实践
在黄沙镇新坳村,退伍军人李卫华的便利店成为村级物流收发点后,月均增收超2000元。“多亏烟草局指导我办证转型,现在既能照顾老人,收入还比外出打工高。”他店里的农产品展示架上,山茶油、笋干等土特产与卷烟商品相映成趣。
这种“便利店+便民站”模式正在宜章遍地开花。当地烟草部门联合电商企业,帮助持证商户拓展代缴代办、快递收发等增值服务。目前全县已有百余家乡村店铺完成升级改造,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服务蝶变:从 “ 管理者 ” 到 “ 合伙人 ”
“我们更像是乡村振兴的‘服务合伙人’。”宜章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刘卫华展示着数字化管理平台,上面实时更新着全县零售户的经营数据。他们的线上APP不仅提供进销存管理工具,还接入农商银行信贷服务,半年内帮助34户经营户获得低息贷款230万元。
这种转变体现在每个细节里。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便民服务包,除了测量工具,还装着产业政策汇编和市场分析报告;每月举办的零售课堂,从商品陈列教到直播带货;针对烟农转型开设的“绿色通道”,实现从田间到店面的无缝衔接。
暮色渐浓,赤石乡的特产店里,刚拿到许可证的曹春香正在整理新到的货物。“以前觉得办证是道门槛,现在明白这是致富通行证。”墙上的营业执照旁,贴着烟草局送来的经营小贴士:新品卷烟到货时间每周二,农产品最佳陈列位置在收银台左侧。
星星点灯的便民服务,正照亮千千万万个平凡人的创业梦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湘南热土上,一纸薄薄的许可证,连起了万家灯火,映照着产业振兴的康庄大道。宜章县用有温度的服务实践诠释着: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产业兴旺,既要规范,更要赋能。(胡镕东)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a/202510/17/WS68f1d632a310c4deea5eccf3.html
编辑:益语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