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帐号通行证在线投稿

ESG投资相关问题分析,企业如何应对及在私募基金中的运用

F金融 2025-09-18 10:27:32

 

前言

随着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概念逐渐成为热点,ESG投资逐渐进入投资者和企业的视野。究竟什么是ESG投资?

有人将ESG披露与ESG投资画上等号;有人将ESG投资和ESG评级重叠;有人将ESG投资理解为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或者具体的投资项目或产品;有人认为ESG投资以ESG关切为主,忽视了其“投资”属性。

实际上,ESG投资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对可持续投资的别称,其定义为在传统财务分析投资流程中,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的因素纳入考虑。主要考察企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从而找到既能创造股东价值又能创造社会价值的投资标的。面对ESG投资热潮,被投企业与潜在的被投企业应采取措施,以做出更符合企业利益和发展规划的决策。

一、ESG投资

(一)ESG投资起源

ESG投资理念最早起源于宗教兴起的伦理投资(Ethical Investment),由于教义信仰的奉守,人们拒绝投资于与教义信仰相违背的行业,例如不得从武器、烟草、奴隶贸易中获利等,通过这些社会标准来约束和规范教徒的投资行为。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的人权运动、环保运动和反对种族隔离运动的兴起,促使在资产管理领域开始着眼于那些应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需求,以及与这些运动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投资策略,包括聚焦于种族与性别平等、劳动者权益、商业道德以及环境保护等,逐步衍生出了社会责任投资。

进入新千禧年,ESG投资概念的正式形成。2006年时任联合国主席科菲·安南牵头成立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nciples 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s,简称PRI)成立。由此,由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构成的ESG指标成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ESG投资逐渐得到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青睐,成为全球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法之一,且显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

(二)ESG投资七大策略

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将ESG投资策略分成七种类型,这也是全球目前认可度最高的分类标准,包括负面筛选、正面筛选、规范筛选、ESG整合、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影响力和社区投资,以及公司治理及股东行动。资管机构按照其中一种或几种策略进行ESG投资。

负面筛选:又叫排除筛选,是指寻找在ESG方面表现低于同行的公司,然后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避开这些公司。常见的负向筛选条件可以是产品类别(比如说烟草、军工、化石燃料),也可以是公司的某些行为(例如高碳足迹、腐败、环境诉讼),又或者是给ESG得分划定最低标准,比方说剔除同行业评级排名比较低的20%公司。

正面筛选:指投资对象的ESG表现优于同类的行业、公司或项目,且其评级达到规定阈值以上。通俗而言,即只投资于对社会有正面贡献的公司,与负面筛选相对。一般会参照评级进行考量,包括但不限于MSCI ESG评级、标普ESG评级、晨星ESG风险评级。

规范筛选:指按照基于国际规范所制定的最低商业或发行人标准筛选投资对象。可以依照联合国、OECD等发布的国际规范中的最低标准来筛选投资对象。

ESG整合:指投资经理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系统而明确地纳入财务分析中。这种类型涵盖了在投资的主流分析中对ESG因素与财务因素的明确考虑。整合过程的重点是分析ESG方面的问题对公司财务的潜在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将影响纳入投资决策。

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指投资有助于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主题或资产,本质上致力于解决环境和社会类问题,如缓解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可持续农业、性别平等、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基金需要进行ESG分析或筛选,然后才能被列入这一方法的范畴。

影响力投资和社区投资:影响力投资指的是对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特定项目进行投资,目的是在获得财务回报的同时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影响力投资包括小额信贷、社区投资、社会商业/创业基金等。

公司治理及股东行动:利用股东(包括与高管/董事会沟通、提交/共同提交股东提案等方式)影响公司治理,对被投公司的ESG相关做法施加影响,提高行为准则。股东利用自身影响力,积极投票并支持公司遵循ESG准则的行为与活动,并积极参与公司ESG相关业务和工作(不仅限于公司治理)。

(三)ESG投资国内外规模

近些年,全球的ESG资产管理规模正在扩张,资产管理规模从2016年初的22万亿美元增加至2020年初的35万亿美元,增长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并预计2025年全球ESG投资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

图注:2020年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GSIA,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同样,国内的ESG投资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据中金公司测算,中国ESG投资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20-30万亿元,ESG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左右。截止2022年12月底,共有89家基金公司发布了606只ESG公募基金产品。其中,434只主动型(非指数)基金的虽受市场波动影响,但长期表现良好。

图注:国内ESG基金数量和增长规模情况(来源: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2)

图注:主动型ESG公募基金收益排名情况(来源: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2)

二、为什么资管机构要采取ESG投资策略

资管机构采取ESG投资策略主要有两个目的:

1. 获取融资:

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采取ESG投资策略能够迎合部分投资者的投资取向。随着全球共同面临的气候、环境以及社会问题逐渐严峻,资金持有者倾向于在获得回报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投资行为产生的负面外部性,甚至希望其资金的投资行为能够对全球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带来积极影响。资管机构将ESG要素纳入投资决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融资。

2. 获得利润:

资管机构的投资策略仍然以获得回报为基础。基于ESG要素考量企业的非财务绩效,能够衡量企业稳健经营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判断企业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能力能够帮助投资者在较低风险下获取长线回报。

除去企业本身的可持续能力以外,不少顺应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兴起或进行转型的企业本身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清洁能源企业、已实现或正在进行能源转型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或其他手段能够减少碳排放的企业等。这些企业自身的属性或转型意味着他们不会因为全球减少碳排放工作而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相反他们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蓬勃发展。因此此类企业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

三、贝莱德(BlackRock)ESG投资案例

在全球ESG投资风潮之下,贝莱德是最积极的资管机构之一。早在2004年,贝莱德就加入了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集团(Institutional Investors Group on Climate Change(IIGCC))。2008年,贝莱德加入了PRI,定期披露相关信息。多年来,贝莱德一直关注气候变化,坚持从客户利益出发,实现资产组合风险回报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贝莱德是ESG领域的积极投资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投资规模高达5860亿美元。在可持续投资战略领域,2022年度产生670亿美元的净流入,占同期长期净流入总额的22%。在可供美国投资者选择的598只可持续开放式基金和ETF中,贝莱德发售的可持续开放式基金和ETF超200只。其中,贝莱德推出的iShares MSCI Japan ETF,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ESG ETF,管理规模约为133.6亿美元。

贝莱德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投资准则之一,认为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ESG)特征的企业管理气候风险的能力更高,更有望受益于向低碳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可持续发展特征既不表明当前或未来的表现,也不代表基金的潜在风险和回报情况。它仅用于提高透明度和提供信息参考。不应单独或孤立地考量可持续发展特征,而应将其视为投资者在评估基金时有可能会参考的一种信息。

在特定的ESG基金中,贝莱德深度地采用ESG投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负面筛选、正面筛选、ESG整合、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等。以贝莱德ESG多元资产基金为例(晨星5星级评价),其首先采用负面筛选策略,排除特定类别的公司,后采用正面筛选和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策略,对标的企业进行筛选。目前,其成立至今的年均收益率为4.58%,2019至2021的年度收益率分别为17.82%、11.45%、15.74%。

图注:贝莱德ESG多元资产基金筛选策略

四、企业如何应对

面对ESG投资的热潮,企业需要正视ESG投资,了解、学习ESG,并采取适合企业现状的措施。基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应对模式和举措:

1. 被动应对

企业可以跟随政策的变化、投资人与客户的问询或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实践,以满足相关的要求。这是基础且简单的应对方式。

优势在于企业的行动方向和目标会非常明确,政策或者投资人与客户的要求会明确企业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碳排放限额、董事会架构、环境管理等议题。基于明确的目标,企业能更高效地制定行动策略和方案,针对性解决问题。

被动应对模式的劣势主要在于企业并非是系统地开展ESG工作,对自身ESG表现水平的梳理有限,开展ESG实践的效率相对较低,较难取得较高水平的表现。其次,企业的响应速度会较慢,容错率较低,可能因为无法及时满足相应的要求而遭到损失。

2. 主动应对

主动应对意味着企业需要提前去预测政策的走向、判断投资者和客户的要求,并基于尽调去开展ESG工作,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是相对的,更多的投入意味着更高质量的产出。

首先,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情况,依照合适的标准指引,梳理已有的ESG管理和实践,并进行利益相关方调研(包括政策、投资者和客户)识别实质性议题。其次,企业需明确各ESG议题对应的风险与机遇,并基于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和实践方案。此外,企业可以制定ESG战略,将ESG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并设置对应各议题的发展目标,追踪目标的实现进展。这能助力企业分阶段推进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五、ESG理念在私募基金中的应用

(一)私募基金募集阶段

在募集阶段,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调研有限合伙人的ESG投资理念,将ESG投资因素与传统投资因素结合,并在基金合伙协议中明确纳入ESG投资理念和责任投资理念的条款,确保管理人与有限合伙人具有相同的ESG投资理念。

(二)私募基金投资阶段

私募基金投资阶段的应当重点关注目标公司的选择、投资决策及公司估值三大部分。

一是目标公司选择。基金管理人在目标公司的选择过程中,管理人应当执行基金在设立募集阶段所确定的ESG投资理念,运用多种ESG投资决策方式,考察ESG投资因素与其他传统投资因素。同时,判断该目标公司的发展是否与国家ESG相关政策契合,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目标公司,避免目标公司日后发生可能的政策性风险。

二是在投资决策,尽职调查起到重要的作用。私募基金应当通过尽职调查,对目标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进行确认。环境方面关注公司是否在环保研发、环保设施方面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奖惩措施。社会责任方面,重点评估公司是否有完善的客户关系,员工制度,是否重视人才、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系,是否参与社会公益。在公司治理方面,重点关注,公司的运营、组织政策、组织架构情况是否合规。

三是公司估值。在ESG相关估值评估中,目标公司是否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估值考量的重点因素。估值中,重点考量长期价值投资及社会责任投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相关的财务估值模型,进行综合判断。需要注意的是,ESG因素的加入,对最终的估值可能是正向相关也可能是负面影响,基金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三)投后管理阶段

基金管理人应监督投资协议中关于ESG事项的约定,可以通过参与公司治理的ESG投资策略、聘请外部顾问或组建专门团队等方式,定期评估目标公司的ESG相关指标,并向基金进行披露。此外,基金管理人还应利用自身优势和经验,帮助目标公司实现ESG发展目标,并与目标公司沟通,制定ESG管理目标、政策和程序,明确ESG指标和工作事项,推动ESG体系建设。

(四)退出阶段

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尽职调查和ESG评估,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ESG价值和状况,以确保退出程序顺利进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3505881461950282&wfr=spider&for=pc

前言

随着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概念逐渐成为热点,ESG投资逐渐进入投资者和企业的视野。究竟什么是ESG投资?

有人将ESG披露与ESG投资画上等号;有人将ESG投资和ESG评级重叠;有人将ESG投资理解为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或者具体的投资项目或产品;有人认为ESG投资以ESG关切为主,忽视了其“投资”属性。

实际上,ESG投资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对可持续投资的别称,其定义为在传统财务分析投资流程中,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的因素纳入考虑。主要考察企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从而找到既能创造股东价值又能创造社会价值的投资标的。面对ESG投资热潮,被投企业与潜在的被投企业应采取措施,以做出更符合企业利益和发展规划的决策。

一、ESG投资

(一)ESG投资起源

ESG投资理念最早起源于宗教兴起的伦理投资(Ethical Investment),由于教义信仰的奉守,人们拒绝投资于与教义信仰相违背的行业,例如不得从武器、烟草、奴隶贸易中获利等,通过这些社会标准来约束和规范教徒的投资行为。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的人权运动、环保运动和反对种族隔离运动的兴起,促使在资产管理领域开始着眼于那些应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需求,以及与这些运动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投资策略,包括聚焦于种族与性别平等、劳动者权益、商业道德以及环境保护等,逐步衍生出了社会责任投资。

进入新千禧年,ESG投资概念的正式形成。2006年时任联合国主席科菲·安南牵头成立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nciples 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s,简称PRI)成立。由此,由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构成的ESG指标成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ESG投资逐渐得到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青睐,成为全球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法之一,且显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

(二)ESG投资七大策略

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将ESG投资策略分成七种类型,这也是全球目前认可度最高的分类标准,包括负面筛选、正面筛选、规范筛选、ESG整合、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影响力和社区投资,以及公司治理及股东行动。资管机构按照其中一种或几种策略进行ESG投资。

负面筛选:又叫排除筛选,是指寻找在ESG方面表现低于同行的公司,然后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避开这些公司。常见的负向筛选条件可以是产品类别(比如说烟草、军工、化石燃料),也可以是公司的某些行为(例如高碳足迹、腐败、环境诉讼),又或者是给ESG得分划定最低标准,比方说剔除同行业评级排名比较低的20%公司。

正面筛选:指投资对象的ESG表现优于同类的行业、公司或项目,且其评级达到规定阈值以上。通俗而言,即只投资于对社会有正面贡献的公司,与负面筛选相对。一般会参照评级进行考量,包括但不限于MSCI ESG评级、标普ESG评级、晨星ESG风险评级。

规范筛选:指按照基于国际规范所制定的最低商业或发行人标准筛选投资对象。可以依照联合国、OECD等发布的国际规范中的最低标准来筛选投资对象。

ESG整合:指投资经理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系统而明确地纳入财务分析中。这种类型涵盖了在投资的主流分析中对ESG因素与财务因素的明确考虑。整合过程的重点是分析ESG方面的问题对公司财务的潜在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将影响纳入投资决策。

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指投资有助于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主题或资产,本质上致力于解决环境和社会类问题,如缓解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可持续农业、性别平等、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基金需要进行ESG分析或筛选,然后才能被列入这一方法的范畴。

影响力投资和社区投资:影响力投资指的是对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特定项目进行投资,目的是在获得财务回报的同时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影响力投资包括小额信贷、社区投资、社会商业/创业基金等。

公司治理及股东行动:利用股东(包括与高管/董事会沟通、提交/共同提交股东提案等方式)影响公司治理,对被投公司的ESG相关做法施加影响,提高行为准则。股东利用自身影响力,积极投票并支持公司遵循ESG准则的行为与活动,并积极参与公司ESG相关业务和工作(不仅限于公司治理)。

(三)ESG投资国内外规模

近些年,全球的ESG资产管理规模正在扩张,资产管理规模从2016年初的22万亿美元增加至2020年初的35万亿美元,增长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并预计2025年全球ESG投资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

图注:2020年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GSIA,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同样,国内的ESG投资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据中金公司测算,中国ESG投资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20-30万亿元,ESG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左右。截止2022年12月底,共有89家基金公司发布了606只ESG公募基金产品。其中,434只主动型(非指数)基金的虽受市场波动影响,但长期表现良好。

图注:国内ESG基金数量和增长规模情况(来源: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2)

图注:主动型ESG公募基金收益排名情况(来源: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2)

二、为什么资管机构要采取ESG投资策略

资管机构采取ESG投资策略主要有两个目的:

1. 获取融资:

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采取ESG投资策略能够迎合部分投资者的投资取向。随着全球共同面临的气候、环境以及社会问题逐渐严峻,资金持有者倾向于在获得回报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投资行为产生的负面外部性,甚至希望其资金的投资行为能够对全球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带来积极影响。资管机构将ESG要素纳入投资决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融资。

2. 获得利润:

资管机构的投资策略仍然以获得回报为基础。基于ESG要素考量企业的非财务绩效,能够衡量企业稳健经营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判断企业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能力能够帮助投资者在较低风险下获取长线回报。

除去企业本身的可持续能力以外,不少顺应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兴起或进行转型的企业本身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清洁能源企业、已实现或正在进行能源转型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或其他手段能够减少碳排放的企业等。这些企业自身的属性或转型意味着他们不会因为全球减少碳排放工作而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相反他们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蓬勃发展。因此此类企业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

三、贝莱德(BlackRock)ESG投资案例

在全球ESG投资风潮之下,贝莱德是最积极的资管机构之一。早在2004年,贝莱德就加入了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集团(Institutional Investors Group on Climate Change(IIGCC))。2008年,贝莱德加入了PRI,定期披露相关信息。多年来,贝莱德一直关注气候变化,坚持从客户利益出发,实现资产组合风险回报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贝莱德是ESG领域的积极投资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投资规模高达5860亿美元。在可持续投资战略领域,2022年度产生670亿美元的净流入,占同期长期净流入总额的22%。在可供美国投资者选择的598只可持续开放式基金和ETF中,贝莱德发售的可持续开放式基金和ETF超200只。其中,贝莱德推出的iShares MSCI Japan ETF,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ESG ETF,管理规模约为133.6亿美元。

贝莱德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投资准则之一,认为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ESG)特征的企业管理气候风险的能力更高,更有望受益于向低碳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可持续发展特征既不表明当前或未来的表现,也不代表基金的潜在风险和回报情况。它仅用于提高透明度和提供信息参考。不应单独或孤立地考量可持续发展特征,而应将其视为投资者在评估基金时有可能会参考的一种信息。

在特定的ESG基金中,贝莱德深度地采用ESG投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负面筛选、正面筛选、ESG整合、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等。以贝莱德ESG多元资产基金为例(晨星5星级评价),其首先采用负面筛选策略,排除特定类别的公司,后采用正面筛选和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策略,对标的企业进行筛选。目前,其成立至今的年均收益率为4.58%,2019至2021的年度收益率分别为17.82%、11.45%、15.74%。

图注:贝莱德ESG多元资产基金筛选策略

四、企业如何应对

面对ESG投资的热潮,企业需要正视ESG投资,了解、学习ESG,并采取适合企业现状的措施。基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应对模式和举措:

1. 被动应对

企业可以跟随政策的变化、投资人与客户的问询或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实践,以满足相关的要求。这是基础且简单的应对方式。

优势在于企业的行动方向和目标会非常明确,政策或者投资人与客户的要求会明确企业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碳排放限额、董事会架构、环境管理等议题。基于明确的目标,企业能更高效地制定行动策略和方案,针对性解决问题。

被动应对模式的劣势主要在于企业并非是系统地开展ESG工作,对自身ESG表现水平的梳理有限,开展ESG实践的效率相对较低,较难取得较高水平的表现。其次,企业的响应速度会较慢,容错率较低,可能因为无法及时满足相应的要求而遭到损失。

2. 主动应对

主动应对意味着企业需要提前去预测政策的走向、判断投资者和客户的要求,并基于尽调去开展ESG工作,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是相对的,更多的投入意味着更高质量的产出。

首先,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情况,依照合适的标准指引,梳理已有的ESG管理和实践,并进行利益相关方调研(包括政策、投资者和客户)识别实质性议题。其次,企业需明确各ESG议题对应的风险与机遇,并基于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和实践方案。此外,企业可以制定ESG战略,将ESG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并设置对应各议题的发展目标,追踪目标的实现进展。这能助力企业分阶段推进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五、ESG理念在私募基金中的应用

(一)私募基金募集阶段

在募集阶段,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调研有限合伙人的ESG投资理念,将ESG投资因素与传统投资因素结合,并在基金合伙协议中明确纳入ESG投资理念和责任投资理念的条款,确保管理人与有限合伙人具有相同的ESG投资理念。

(二)私募基金投资阶段

私募基金投资阶段的应当重点关注目标公司的选择、投资决策及公司估值三大部分。

一是目标公司选择。基金管理人在目标公司的选择过程中,管理人应当执行基金在设立募集阶段所确定的ESG投资理念,运用多种ESG投资决策方式,考察ESG投资因素与其他传统投资因素。同时,判断该目标公司的发展是否与国家ESG相关政策契合,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目标公司,避免目标公司日后发生可能的政策性风险。

二是在投资决策,尽职调查起到重要的作用。私募基金应当通过尽职调查,对目标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进行确认。环境方面关注公司是否在环保研发、环保设施方面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奖惩措施。社会责任方面,重点评估公司是否有完善的客户关系,员工制度,是否重视人才、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系,是否参与社会公益。在公司治理方面,重点关注,公司的运营、组织政策、组织架构情况是否合规。

三是公司估值。在ESG相关估值评估中,目标公司是否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估值考量的重点因素。估值中,重点考量长期价值投资及社会责任投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相关的财务估值模型,进行综合判断。需要注意的是,ESG因素的加入,对最终的估值可能是正向相关也可能是负面影响,基金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三)投后管理阶段

基金管理人应监督投资协议中关于ESG事项的约定,可以通过参与公司治理的ESG投资策略、聘请外部顾问或组建专门团队等方式,定期评估目标公司的ESG相关指标,并向基金进行披露。此外,基金管理人还应利用自身优势和经验,帮助目标公司实现ESG发展目标,并与目标公司沟通,制定ESG管理目标、政策和程序,明确ESG指标和工作事项,推动ESG体系建设。

(四)退出阶段

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尽职调查和ESG评估,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ESG价值和状况,以确保退出程序顺利进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3505881461950282&wfr=spider&for=pc

编辑:益语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活动网域名:ihuod.cn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活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